江南时报:值得一去的江南水乡甪直

作者:张旭
日期:2011-08-26
查看次数:3918 次

送走了炎热的夏天,凉爽的秋天来临。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很多人都想出去走走,释放一下工作中紧张的心情,因此江南水乡是一个值得游览的地方。提到江南水乡,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周庄,但是,很多驴友...

2011年08月26日刊登于江南时报B5版(第 21 版)

地名由来

  被誉为“神州水乡第一镇”的甪直,是个常被人读错的地名,也是个令人难忘的地方。 

  甪直,原是吴淞江畔的无名小村落,面积刚好一里见方,于是称“甫里”,这个名字至少在唐朝已经有名。后来怎么会改称“甪直”呢?有人认为,在界浦港以东,有大直港、小直港、直上泾,“一港界其间,南北通六处”,因此得名“六直”。元末明初文人夏元吉有《过六直浦》诗云:“浦名六直因谁得,缘有龟蒙故宅基。” 

  “六直”又怎么成了“甪直”呢?有人认为是因谐音讹传而来;有人则认为,古镇有三横三竖6条笔直走向的河流,而流经镇北的吴淞江正好像头上的一撇,鸟瞰就像一个“甪”字,因而得名。

  民间还有一个因神兽“甪端”得名的说法。“甪端”身高数十丈,浑身是鳞;头顶长着一只犀牛角,屁股上生一条马尾巴;能与人通话,懂四方语言;行走速度奇快,每天能行一万八千里,且行踪不定。有一天,“甪端”偶然路过甪直,被这里的水土风情与淳朴的民风吸引,便停下来看看,从此就不走了。上世纪90年代,甪直开发古镇旅游,把甪端作为古镇的标志,用花岗岩雕成一座6米高的雕塑,并新辟了一个广场。

风土人情

  甪直妇女的传统服饰是很有水乡特色的,以梳髻髻头、扎包头巾、穿拼接衫、拼档裤、束裾裙、着绣花鞋而出名,这种着传统服饰妇女站在人群里既亮丽又显眼,被城里人戏称为“苏州的少数民族”。甪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,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乡风格。至今甪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族服装。尤其是该镇西部地区40岁以上的妇女仍很流行,在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传统服装的妇女上街赶集,这也是水乡古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  甪直镇政府倾注了较多的人力、财力和精力,对古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旧如旧工作,恢复了沿街河棚和沈宅、万盛米行、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历史景观,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桥、驳岸,同时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韬纪念馆、萧芳芳影视艺术馆、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等景点,使古镇的风情、风貌得到了崭新的体现。

环境特色

  古镇因桥多,被冠为“桥都”的美称。一平方公里内原有宋、元、明、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,现仅存41座。桥型各异,造型独特,有多孔和独孔的石桥,也有拱型和平顶桥等大小不一的桥,被誉为“桥梁博物馆”实不为过。镇内桥街相连,河水相通,名胜古迹星罗棋布,遍布在每个角落。

  另外古银杏也是甪直镇的一大特色。目前镇上有银杏树7棵。著名教育家、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因爱银杏,其故后,被葬在四棵银杏树(甪直保圣寺)旁,当地政府还专门建了叶圣陶纪念馆,以供人们瞻仰游览。

  现在古镇仍旧留有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的街道,深巷两旁为黛瓦白墙、木门木窗、宽梁翘脊的古建筑,多为明清时代所建。古镇区有58条巷子,最深达150米,较罕见。河床上来往小船,络绎不绝,井然有序。

  甪直古镇旅游区在今年的周末、节日期间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颇具特色的水乡民族文艺表演活动,让众多游客走进水乡,乐在其中,在偿析古镇风韵的同时能更多地领略真正的水乡文化。具体安排: 

“百姓游”项目

  一、旅游区各桥梁上、古桥边有众多的穿着典型江南水乡旗袍的丽人进行水乡服饰展示;

  二、沈宅天井内“抛绣球”,由水乡丽人与游客同游水乡(坐船);

  三、保圣寺广场上举行水乡歌舞(打莲湘)表演;

  四、万盛米行蒸制甪直“南瓜糕”,并请旅客品尝; 

  五、水上“渔鹰”捕鱼表演和水上“评弹”表演;

  六、王韬纪念馆后花园“江南丝竹”表演;

  七、萧宅布置一个“喜堂”,供游人拍照留念;

  八、根据游客需要,提供做一日“甪直人”,真正体味“生活甪直”的情调等项目。

旅游指南

交通:甪直西距苏州25公里,东距上海60公里。苏州到甪直在汽车南站有旅游班车直达,半小时一班。 

  门票:通票60元,包括萧宅(萧芳芳纪念馆)、沈宅(水乡服饰馆)、保圣寺(内有叶圣陶纪念馆)、万盛米行、王韬纪念馆。

  住宿:甪直有多家私人旅馆,均有标准间,条件相对一般,但价格也较便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