甪直旧时婚礼习俗,其礼仪之简繁,以贫富而定。男女婚姻,皆以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。男女议婚,一般均以门楣为重。民国时期的婚礼,间有改文明结婚者,但男女的结合,仍赁媒妁,少有自由恋爱,惟礼节删繁就简,日益增多。解放后,随着《婚姻法》的颁布,媒妁婚配,逐年消逝,以自由恋爱代替。但旧时的婚礼习俗,尚有部分沿籍至今,农村较市镇犹盛。
农村娶亲的日子都由男方根据吉期决定,女方不能定日子,娶新娘的时间甪直农村有二个不同的时间,以清水江为界,清水江以东的农村娶新娘时间放在下午;清水江以西的农村娶新娘时间为上午。
新娘回娘家的“回门”时间一般选成双日(农历),如果婚后第一天是逢单日,那么回门要等一天。新娘回门后,要满一个月才能到别人家去窜门,新郎则一个月内不能随便外出过夜。
〈1〉婚礼
纳采 俗称“提亲”。(旧时婚姻六礼之一)
男方择媒持帖向女方提亲,女方应允议婚,由媒人转告男方。
问名 俗称“讨年庚”。(六礼之二)
男方请媒人至女方,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。女方备以年庚帖,置以红封和万年青,由媒人交与男方。
纳吉 亦称“合婚”。(六礼之三)媒人持女方庚帖,默默不语,直至男家厨房,放于供灶神座下。三日内,家中平安,即请地理先生命卜,八字相合者,即备礼通知女家,决定缔结婚姻。 纳征 又名“纳币”、“纳礼”。(六礼之四) 甪直又称“送小盘”。男家在交定金的红封内封以聘金若干,赠以泥金“求字帖(或银质镀金“求”字一枚,银质镀金如意一枚),银锭一锭,果品四至八色。附礼单。金芽玉茗,红茗茶叶,康桃安枣,富珠寿园。茶叶四个大锡得,四十至一百只小锡得,也有用茶壶或玻璃茶杯代替。送小盘中茶叶必不可少。四个大锡得的茶叶女家留下自饮,小锡得茶叶女家分送亲友,以示已饮男家之茶,许婚人家。其他还有首饰、喜花等物,称为“求允”。 女家回以泥金“允”字帖或银质镀金“允”字一枚,泥金年庚帖,银发禄或草发禄,百果喜糕(蜜糕)四十至百盒。蜜糕由男家分送亲友。其他还有如意、银锭、喜花等物,称为“允吉”。
礼物送至,男女方皆亲属开启,称为“开盘”。开盘的人,必须夫妇双全有福之人。
男女方所受的礼物,皆要用泥金梅红帖具谢帖。
请期 又名“通讯”。(六礼之五)。*#直又称“送道日”。男家准备 就绪,就将男女二人的年庚请地理先生诹吉。以“通信之敬”,红封内置有吉期道日帖,并备礼告知女方,求其同意。
行聘 又称“送大盘”。男家以行聘之敬红封为封内封以聘金若干,首饰:金镯、珠花、金戒指、金耳环、服饰(折现金,包括缝纫钱),果品等送往女家。首饰有金金六礼(金锭、金压发如意、金镯、金戒指、金钗、金耳环),半金六礼之别。聘礼一般都迎合女方所索的衣饰,聘金送的。女方回礼有:新人的礼帽、鞋袜、笔墨、金扇、喜花、喜果等物品。
待媒 婚前数日,男女方皆设丰盛佳肴待媒,请媒人在喜期中遇事多加包涵。
发请柬 男女方皆向亲友发送请柬。请柬用梅红单帖印写。
暖床 婚前数日,男新人邀请未婚男子联床同眠。意在盼望将来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。
送礼 亲友接请柬后,随即送礼。礼仪有礼品、现金等。
肃桩(妆) 迎娶前,男家先送珠冠一顶,吉服五件(嫁时衣)至女家。还有大开门钱若干,添置物品,小开门钱若干(小于大开门钱),以赏喜使仆役。
发妆 迎娶前,女家将妆奁(嫁妆),差喜使夫役送至男家,称“发妆”。男家由执事逐一检点,“点妆”。点妆后,由帐房开销运妆费。有的在陪嫁中有田地房产、店铺、金银、古玩等物。
铺床 铺床者,必须多子女成双夫妻铺床。以取子孙满堂之意。
别祖 临嫁前,女家在堂上设祭桌祭菜,女至堂上拜祖,接着合家人按辈份行拜祖礼,祭毕,焚化满金,称为“别祖”。
待嫁 别祖后,设喜筵以礼笄女。女上座,亲戚女子作陪,母亲为女儿开壶定席,敬以酒,宴毕,称之待嫁。
亲迎 (六礼之六)男家在吉时前,将彩轿登堂,公相揖媒敬酒三杯,立饮酒,谓“上马杯”。媒人引新郎与彩轿至女家迎娶新娘,亲朋随着从往者,称为“贺亲”。迎亲时,前有矗灯一对,火炮(冲)一对,开导锣一对,由头戴红帽和黑帽身穿青衣的夫役鸣炮敲,锣轿前煤灯一对,乐人吹吹打打,热热闹闹。掌礼先行至女家报信。轿至女家时,男方将备有迎鸾的帖,供上女星官纸马边,并将女家裹以红纸的香二棵带回男家,谓之“接代香烟”。新郎迎入厅堂用茶。随后,岳父母嘱咐“相敬相爱”、“白首皆老”之言。
彩轿临门,新娘沐浴更衣,点燃红烛,剃卷面毫,称“开面”。搽脂抹粉,梳妆打扮,并于髻中加新郎的发少许,称“结发”。头戴珠冠,身穿吉服,是时,新娘必哭。掌礼“三请”新人。
三请后,吉时到。红烛照引,由喜娘搀扶新娘出闺房。新娘从床上站起时,母立即坐下,称为“坐发禄”。新娘至厅堂,公相赠与“千年饭”,亦称“富饭”。父看兄抱女上轿,称为“抱嫁”(抱上轿)。新娘上轿,必纵声大哭,半途方止,称为“哭发”。女家亲朋随往者,称为“送亲”。一路吹吹打打,鞭炮齐鸣,沿途围观,热闹异常。
彩轿至男家停在门口时,“抢迟水”者(必成双夫妻者)双手将门前各插有秤杆、甘蔗的两桶水急拎着,由轿门前直奔厨房并响喊“抢水”来哉,厨师接水高声允称“饭镬铺”,谓之“抢水”。象征“兴旺发达”之意。
拜堂 又名拜天地,也叫“结亲”。男宅门前有矗灯一对,上书某府喜事。进门有茶担,堂厅有堂会,乐人吹吹打打,看热闹者来往不绝,一片热闹气氛。喜堂张灯结彩,桌系桌围,椅系椅披,茶几系绣花围。中间,供桌(半桌)在前,里放入仙桌,天然几,八仙桌左右有太师靠椅。供桌前有一对方贡,喜烛高插,桌上有供果,几上有清茶两杯,上挂和合喜轴,两边喜联喜对,一对纸马,在和合轴上下端,代表天地。供桌前有红绸裹的拜垫,地上铺红毡毯。
掌礼先请新郎出堂,三请,新郎由喜娘伴着出堂,再由掌礼请新娘出轿,三请,新娘由喜娘搀扶出轿。是时,公婆、叔伯、姑嫂等人皆按“诹吉”避忌的人避开,主冲犯。
新郎新娘行至喜堂,男左女右,掌礼司仪,跪拜天地和合,对内四拜,对外四拜,相对四拜,谓之“拜天地”。礼毕,堂中设宴席二桌(八字形摆),桌前有花烛二对,喜娘为新郎新娘开壶定席,敬酒三杯,毕,至桌前谢席,称为“做花烛”。礼毕,中间扎有“同心结”的红绿牵巾,新郎执红巾的一端,新娘执绿巾的一端,对面而行,新郎退步而行,脚踏地铺的蔴袋,一路相递而进,意为传代。并有四人,手执花烛,照入洞房。
坐富贵,挑方巾,撤帐,饮合卺酒 喜房中,床上挂有“发禄”以及绣有绵绵瓜瓞(比喻子孙昌盛),必定如意,吉庆有余的挂件,红绿绸被一条线铺在里床,床中间有红纸包的甘蔗,秤杆、如意,取节节高,称心如意之意。床前放子孙桶,桶内有一窝(五个)红蛋,象征五子登科。镜台上放着镜箱等物。桌上放二副方贡,花烛高烧,桌上还放着衣食饭碗一对。衣箱,大橱等家俱皆贴上双喜红字。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,双双立在床前,谁也不肯先坐,传说谁先坐谁受压。一般都要相持好久,然后由长辈调定双双同坐,而往往还是新郎先坐,谓之“坐富贵”。坐床之后,新郎即用甘蔗或秤杆将新娘遮头方巾挑去,喜娘致以吉语,俗称“挑方巾”。喜娘以干果撒以帐顶四角,取早生贵子,以示驱邪,称为“撤帐”。撤帐后,新郎新娘饮合卺酒,又名“交杯酒”。酒杯为木制,二只酒杯由红绳系着,新郎新娘各饮半杯,然后交换后一齐饮干。富于同甘共苦,白首皆老之意。 祭祖 堂上设祭桌祭菜二桌,红烛二对,请出新郎新娘至堂前拜祖,随之全家按辈份(先夫妇成双的后鳏孤)一一拜祖,祭毕,公相辞先送客,焚化满金。这时新娘已属一家之人。
待新人 祭祖后,设喜筵待新人,新人上座,亲戚女子作陪,婆婆为新人开壶定席,敬以酒菜,宴毕出席。
见礼 堂中设靠椅一对,椅前地铺红毡毯,新娘随新郎与亲属行相见礼。先公婆,后太公婆,其次按辈份行相见礼。皆都跪拜。长辈皆要给新娘见面钱,新娘要给小辈见面钱。
吃孝顺杯 又称“安乐杯”。见礼后,堂中设靠椅一对,椅前地铺红毡毯,公婆上座,新人双双下跪,叩头毕,新人双手捧杯敬酒敬菜,四至六杯,喜娘致以“状元及第”,“连中三元”,“玉堂富贵”,“金玉满堂”等吉语。敬毕,下跪叩头,公婆扶起新郎新娘。喜使执烛,照引新娘回房,卸珠冠吉服。
开千年 千年饭)吃孝顺杯后,太太坐于堂中靠椅中,男女伴喜娘解开红绿布包的“千年饭”,千年运(万年青、吉祥草)供于堂中和合轴下,女伴喜娘揭起上碗,致以吉语:玉堂富贵(肉),鲤鱼跳龙门(鱼),千年青春(雪里红),满堂红(饭)。
吃团圆夜饭 开千年后,喜房中新郎新娘并坐花烛前,喜役将蒸热之千年饭送入喜房,新人双双共食团圆饭,喜娘在旁致以吉语。 喜筵 又称“喜酒”。吃孝顺杯后,厅堂设喜筵招待来宾。名师烹饪,佳肴美酒,划拳行令,一片热闹之声喜于满堂。新郎新娘敬酒数巡,满意方罢。
闹新房 喜筵席毕,亲朋至新房中,用各种形式取闹新郎新娘,使之窘态毕露,借以取乐。素有“三日无大小”,“越闹越发”之说,又是吉日的热闹场面。 回门 见面礼,摆花筵饭,待新人。回门有隔朝与当天回门。女家备请帖二份,便轿二顶,恭请姑爷小姐赴宴。男家备四色礼物,花筵一席,登轿至女家,内兄至轿前迎接新人入厅堂。新郎新娘请亲属行相见礼,先岳父母,后按辈份行相见礼。长辈要给新人见面钱。新人要给小辈见面钱。礼毕,于厅堂摆花宴一席祭祖,祭毕。摆茶款待新人,茶毕设喜筵待新人。内兄为之开壶定席,新人上坐,亲戚的青年作陪,内兄敬酒,在用饭时,新人必须吃剩半碗饭,取“吃剩有余”的吉语。宴毕,男家用便轿二顶,迎新郎新娘回家。
接舅 回门后,是夜,男家备请帖,便轿至女宅,请新舅赴宴。新舅登轿至男家,新人至轿前迎舅至厅堂,摆茶款待。设喜筵待新舅,新人为之开堂定席。新舅身坐状元席,由男家亲戚的青年作陪。宴毕,女家备轿至男家,接舅回家,新人送舅至轿前辞别。
吃结亲圆 送舅后,亲朋皆食结亲圆(成双),以示“团团圆圆”之意。 做满月 吉日第二天,女家搂童男童女,由喜娘陪伴至男家为女做满月,并备八色礼物,吊篮两只,内有两肉两鱼,鲜果,干果等物,还有子孙包一个(衣服)。女主人接盘后喜娘致以吉语“节节高”、“满堂红”、“子孙满堂”等。对童男童女摆茶款待,主人和新人皆要给见面钱,茶毕,新娘送至门外,礼物各收部分。
走三朝 也称“吃三朝饭”。婚后第三日,女家请新人赴宴,俗称“吃三朝饭”。成婚后,女家按岁时节令,馈赠礼物,俗称“送节”,以周岁为止。
婚姻其间,另有招女婿、转房、纳妾、续娶、填黄泥膀、童养媳、等郎大、冲喜、望门寡、攀小亲、解约离婚等习俗。
〈2〉做女婿。婚姻其间亦有就婚女家者,俗称’招赘”,亦称“做女婿”。赘后,婿妇归,称为捲帐回门,嫁殇宴婚,亦间有之,惟劫婚的事,亦时有之,皆出于贫户之家,其弊由女家索聘太奢所致。有的家中惟有女儿,故招女婿,继承香烟。
〈3〉转房。即叔接嫂。年轻妇女在丈夫死后,由公婆作主,与未婚的叔成亲。
〈4〉纳妾。旧时纳妾一般为大户人家或在地方有势力者,也有因元配不能生育而纳妾的,再娶的妻子称“小房”,一般与发妻地位相同。解放后,纳妾被禁止。
〈5〉续娶。即“续弦,妻亡后可以明媒正娶,又称“填房”、“二花烛”。男方再娶,若女方是未婚者,则按初婚办礼,若已婚之妇,礼仪从简。
〈6〉填大郎。妇女丧夫后,因家中孩子小或未有子息,经济拮据,缺乏男劳动力,也可以招婿入赘,称之谓“填大郎”。这种情况男方往往被人看不起,在家中亦无地位。
〈7〉童养媳。旧时女家因贫穷等原因,把未成年的女儿送到夫家,等到成年再成亲,称做养媳妇”,多受夫家奴役,遭公婆虐待。民间有用“十二月花名”调唱养媳妇之苦,“做牛做马吃勿饱,挨打挨骂过春冬”,“偷吃冷饭只一碗,婆婆要吾饿几天”,“并亲只有十三岁,从此毛病种在身”。一字一泪,不忍卒读。
〈8〉等郎大。旧时只有女孩的人家,领进穷人家的男孩,给以一定钱财,等男孩长大再成亲。叫做“等郎大”。往往女孩很大了,男孩却很小,民谣唱道:“十八岁大姐七岁格郎,日做媳妇夜做娘,等到郎大奴已老,等到花开叶又黄”。
〈9〉冲喜、望门寡。旧时男家因未婚郎官有病,或病日趋严重,便向女家提出迎娶要求,希望代借办喜事来驱除病魔,叫做“冲喜”。冲喜的结果,往往是新娘过门来不及即做寡妇,反而要怪她命硬克夫。如果还未过门夫婿已逝,女人仍要守寡,称“望门寡”。如果要另聘,则要退回聘金,收还庚贴。但此女往往被世俗看做有克夫之命,择偶已难。
〈10〉攀小亲。旧时农村盛行“攀小亲”,认为男孩不早攀到亲,是做父母的耻辱,又认为女儿落地就是外头人,早有婆家早放心。因此孩子在三、四岁时,就由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定下他们的终身大事。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攀小亲之风在农村盛行。
〈11〉解约离婚。旧式婚姻,是由父母作主,媒妁攒合的包办婚姻。婚前,男方可以退婚,婚后可以休妻、卖妻。而女方则不许。子女对包办婚姻不满时,亦有私奔,甚至用自尽来反抗。在新文化时期,男女青年为争取婚姻自主,对包办的婚姻不断反抗,解约,离婚日益增多,城镇则多,农村较少。解约,离婚多数请人调定,少数经法院判决。
解放后,随着《婚姻法》的颁布和深化。婚姻自由,一夫一妻,男女平等已成社会的风尚。皆可向政府和法院申请离婚,经调定后,发给离婚证书。
〈12〉守节。旧时妇女死了丈夫,叫寡妇要守节。封建礼教把守节看得很重,男人丧妻可以续弦,甚至妻子健在仍可以纳妾,女人丧夫再嫁则为世俗不齿,被强令守节。
附记:
1.媒人。有行媒、坐媒。行媒来往于男子两宅,从中说合。坐媒大都为女宅(家)的舅父任之,又称“现成媒人”。因此坐媒有坐而不动之说。
2.喜娘。有男伴,女伴,赠嫁,看房。男伴,女伴是喜庆中辅导新郎、新娘礼仪之事,赠嫁、看房是协助女伴,陪伴新娘之事。
3.开壶定席;是待贵宾的一种旧的仪式。
4.绵绵瓜瓞:比喻子孙昌盛。
5.合卺酒:又名交杯酒。酒杯为木制。二只酒杯由红绳系着,先饮半杯,后交换一齐饮干。以示同甘共苦,白首皆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