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巷】
水巷:甪直古镇地处吴淞江要冲,素称“五湖之汀”(万千湖、澄湖、金鸡湖、独墅湖、阳澄湖)和“六泽之冲”(吴淞港、清水港、南塘港、界浦港、东塘港和大直港),周边江河浦泾迤逦旖旎,港溇沟浜纵横交错,湖荡潭池星罗棋布。古镇区主要河道呈“上”字形。间有支流河浜,如望江溇、北港、凌家溇、思安浜、金巷浜、马公河、眠牛泾、吉溪浜、衙门浜、界浦等10条;主河道全长约2380米,分为东市河、西市河、中市河、南市河、西汇河等5条。市河平均宽约5米,水流平缓,河道出口宽阔。
驳岸:古镇5条主河道两旁砌有花岗岩条石驳岸,也有青石。驳岸能保护河床不受侵蚀。沿河建房,首先要筑好坚实驳岸,驳岸亦是水景的有机组成部分。甪直的驳岸初建于宋代,屡圮屡修,古镇区现有石驳岸共长4700米,1986年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。平整的石驳岸,与逶迤的水道相映成趣。
驳岸上的船缆石:缆船石是旧时农民摇船上街或商家为招徕客户,供停船带缆绳之用。庄重古朴、典雅美观,雕刻手法有阴刻、浮雕、圆雕,至今保存完好者有187个,大多为民间吉祥图案,有如意、寿桃、定胜、蝙蝠、藩龙、灵芝百结、瓶(平)升三戟(级)、松鹤长寿、凤穿牡丹,以及狮子滚雪球、刘海戏金钱、鲤鱼跳龙门、并蒂莲花、万年长青、一鸣惊人(蝉)、双桔、象鼻、奔鹿、蕉叶、猫眼、双榴等等。雕刻手法变化多样。有浮雕、立雕、透雕;阳刻、阴刻等手法。缆船石的款式千姿百态。有平面、凸面、凹面;有竖式和横式。小小实物,却造型生动,形象淳朴,独具匠心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。
驳岸上还保存67块雕凿的“滴水石”,是污水排放口,也各有特色。古镇4700米驳岸中,间有244个花岗石砌成的河滩踏渡,形态各异,供人们洗涤、取水、上船、下船等用处。
4700多米长的石砌驳岸,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,近40座大小不一,造型各异的古石桥梁,244个石砌河滩踏渡,300多个缆船石组合一起,构成了古镇甪直一河二街、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风情。
【街弄】
街弄:甪直古镇的街道分为两类,沿河并行为街,河西、河北为上塘街,河南、河东为下塘街,多为商用房和居住地,一般街面宽2.5—5米。与河垂直为弄(巷),一般宽约1—3米,最悠远的巷子长达150米,里弄内的房屋有3进、5进、6进,最深的还有7进。也有仅容一人通过的备弄,是居住街坊之间的分隔,与热闹的街市迥然相异,形成宁静的居住环境。街巷都以石板或弹石铺成,流水通畅,雨停路干。两旁或商铺林立,或粉墙黛瓦,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。
目前主街为甪端广场永安桥开始,到进利桥折而向西可至和丰桥,向东可至兴隆桥。古镇核心街道呈T型,店铺相接,行摊相连,上下塘街皆搭建街棚,棚棚相吻,雨天可无伞而行。中市上塘街纵深200米的廊棚,俗称过街棚,廊坊沿河均有吴王靠,供人小憩。民国时期街名沿袭。解放后,东西向统称东市街和西市街;南北向统称中市街;保留西汇街,老街最窄处对门两户,足不出户可握手闲聊。
古街有东市上塘街、东市下塘街、西市上塘街、西市下塘街、中市上塘街、中市下塘街、西汇上塘街、西汇下塘街、南市上塘街、南市下塘街等10条。窄巷里弄有百忍堂、鱼池弄、三元楼、鸿园里、正阳里、严大房、思安浜、庙后头、马公场等69条。
【民居】
古宅:
甪直古宅甚多,历史悠久,早在吴越春秋时期,吴王阖闾曾在镇南建有离宫,其子夫差也曾在甫里塘北岸筑梧桐园;唐代陆龟蒙隐居甪直,在白莲寺西建造宅园,园内有清风亭、光明阁、斗鸭池等;明朝由许自昌在太平桥南岸建有海藏梅花墅,占地约4公顷,规模宏大,有得闲堂、藏书楼、湛华阁、寒吹亭等;清代由沈宽夫在西汇上塘街建宅,后称沈柏寒宅或沈宅。甪直还有萧宅、戴宅、宋宅、陆宅、赵宅、徐宅等深宅大院。
甪直传统的宅院,多数以户主身分定型,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:
一是富豪官绅宅。深宅大院,前厅后堂,画栋雕梁,石库门楼,砖雕砖刻,封火山墙,幽深备弄、深井、走马楼等豪华气魄,非同凡响。
二是富商巨贾宅。前店后宅,三、四间门面,三、四进住宅,装饰略次于官绅宅,紧凑有序。
三是一般民居。一两间门面,前店后宅,或小门小宅,或枕河为居,风格各异,此类传统建筑,如今镇上为数较多。保持水乡集镇的历史风貌。
【古寺】
古寺:甪直寺庙、庵堂、祠堂、道院颇多。至清代,古镇区内有古寺庙64座。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中,甪直占有保圣教寺、延圣禅院、白莲讲寺3座,另有张陵禅寺,关帝庙,猛将庙以及其它一些寺庵遗迹。
保圣教寺: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,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是国之瑰宝,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,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,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,始建于梁天监二年(公元503年),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,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。保圣教寺即是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之一。保圣寺历代兴废,最盛时,殿宇5000多间,僧众千人,范围几达半个镇。及至明代成化年间,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,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,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。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、天王殿、古物馆等,另有古木三绝,古物三宝等。寺内有元赵子昂抱柱联语曰:“梵宫敕建梁朝,推甫里禅林第一;罗汉溯源惠之,为江南佛像无双”,是对保圣寺的精华概括。
碛砂延圣寺:以雕造佛教《碛砂藏》而闻名,全称《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》,是一部闻名中外的佛教诸藏汇编,因开雕于平江府(今苏州)碛砂延圣寺而命名。
据南宋僧人惟吉《碛砂禅寺记略》载:“寺建有天王殿、白衣观音殿、大雄宝殿、观涌堂、藏经楼等百余间,特别是大雄宝殿雄视千顷碧波,壮观嵯峨。吴中寺院无能有与殿比隆者,蔚然是一大丛林。与云岩寺、保圣寺、灵岩寺并称‘吴中四大禅刹’”。南宋理宗绍定二年(公元1229年),碛砂禅寺僧人清圭、清宇等人在碛砂延圣院北面建一经坊,开版雕刻《碛砂藏》。雕造自南宋中期开始,到元朝再追雕补刻才告完成。历宋元两朝,耗时九十三年。民国二十年于陕西之开元、卧龙两寺发现木藏《碛砂藏》,尚存十分之八。其后,山西太原之崇善寺大殿亦发现此全藏。苏州灵岩山寺在经历了六、七百年的历史沧桑后,至今仍保存着宋刻原版《碛砂藏》四卷,堪称稀世珍宝,现定为国家级文物。
2006年,碛砂村人劝募集资重建,新建寺院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450平方米,大殿300平方米。供奉三世如来,暨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地藏四大士,寮房数间,由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的礼敬法师来寺主持寺务。
白莲寺原名白莲讲寺,位于保圣寺西,为保圣寺别院,晚唐诗人陆龟蒙别业。创建于梁天监二年,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和尚维吉重修。元代末年尚有白莲阁、白莲池、溪云草堂、雪堂等诸建筑,明代以后渐衰,仅存大殿遗址,殿基面阔,进深均三米间, 平面呈方形,宋代的十六只青石柱础仍伫立雁处,这些浮雕着 “铺地莲花’、‘宝装莲花”的柱础,隐约可现当年大殿的旧制和白琏寺的规模,实为罕见的宋代建筑,石雕艺术精品。至今“和尚堂”的地名尚存。